文章正文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手机相关 最后更新:2024-04-21 08:31:50

计算机中,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什么区别?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区别: 可以这样理解,拥塞控制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是一个全局变量;而流量控制往往只是指点对点之间对通信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 DTE与DCE速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在数据的传送与接收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收方来不及接收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方进行控制,以免数据丢失用于控制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流,具有防止因为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通信处理速度的不匹配而引起的数据丢失。通常有硬件流量控制(RTS/CTS)和软件流量(XON/XOFF)控制。DCE: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通讯设备,它是指两个Modem之间即电话线之间的传输速度,我们所说的56K指的就是这个速度。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速度是指从本地计算机到Modem的传输速度,如果电话线传输速率(DCE速度)为56000bps,Modem在接收到数据后按V.42 bis协议解压缩56000×4=115200bps,然后以此速率传送给计算机,由此可见56K猫(使用V.42bis)的DTE速度在理想状态下都应达到115200bps。[编辑本段]有关交换机的流量控制机制:流量控制定义: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两种控制流量的方式:1, 在半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是通过反向压力(backpressure)即我们通常说的背压计数实现的,这种计数是通过向发送源发送jamming信号使得信息源降低发送速度。2, 在全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一般遵循IEEE 802.3X标准,是由交换机向信息源发送“pause”帧令其暂停发送。有的交换机的流量控制会阻塞整个lan的输入,这样大大降低了网络性能;高性能的交换机仅仅阻塞向交换机拥塞端口输入帧的端口。采用流量控制,使传送和接受节点间数据流量得到控制,可以防止数据包丢失[编辑本段]拥塞现象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这种现象跟公路网中经常所见的交通拥挤一样,当节假日公路网中车辆大量增加时,各种走向的车流相互干扰,使每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都相对增加(即延迟增加),甚至有时在某段公路上车辆因堵塞而无法开动(即发生局部死锁)。 网络的吞吐量与通信子网负荷(即通信子网中正在传输的分组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通信子网负荷比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分组数/秒)随网络负荷(每个节点中分组的平均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网络负荷增加到某一值后,若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则表征网络中出现了拥塞现象。在一个出现拥塞现象的网络中,到达某个节点的分组将会遇到无缓冲区可用的情况,从而使这些分组不得不由前一节点重传,或者需要由源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当拥塞比较严重时,通信子网中相当多的传输能力和节点缓冲器都用于这种无谓的重传,从而使通信子网的有效吞吐量下降。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通信子网的局部甚至全部处于死锁状态,最终导致网络有效吞吐量接近为零。造成拥塞的原因:(1)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2)路由器的慢带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如缓冲区排队、更新路由表等。防止拥塞的方法:(1)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2)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 (3)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计算机中,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什么区别?

计算机中,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控制,例如A通过网络给B发数据,A发送的太快导致B没法接收(B缓冲窗口过小或者处理过慢),这时候的控制就是流量控制,原理是通过滑动窗口的大小改变来实现。拥塞控制是A与B之间的网络发生堵塞导致传输过慢或者丢包,来不及传输。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至于过载。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2、机制不同。流量控制机制:设主机A向主机B发送数据。双方确定的窗口值是400.再设每一个报文段为100字节长,序号的初始值为seq=1,大写ACK表示首部中的却认为为ACK,小写ack表示确认字段的值。接收方的主机B进行了三次流量控制。第一次把窗口设置为rwind=300,第二次减小到rwind=100最后减到rwind=0,即不允许发送方再发送过数据了。这种使发送方暂停发送的状态将持续到主机B重新发出一个新的窗口值为止。拥塞控制机制:慢开始和拥塞避免。发送报文段速率的确定,既要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又要从全局考虑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这由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两个状态量确定。接收端窗口是接收端根据目前的接收缓存大小所许诺的最新窗口值,是来自接收端的流量控制。拥塞窗口是发送端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是来自发送端的流量控制。扩展资料:一条TCP连接有时会因等待重传计时器的超时而空闲较长的时间,慢开始和拥塞避免无法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因此提出了快重传和快恢复的拥塞控制方法。快重传算法并非取消了重传机制,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更早的重传丢失的报文段(如果当发送端接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ACK时,则断定分组丢失,立即重传丢失的报文段,而不必等待重传计时器超时)。慢开始算法只是在TCP建立时才使用。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区别 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看上去是两个比较相近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但事实上,他们在期望的目标和使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流量控制解决的是发送方和接收方速率不匹配的问题,发送方发送过快接收方就来不及接收和处理。采用的机制是滑动窗口的机制,控制的是发送了但未被Ack的包数量。拥塞控制解决的是避免网络资源被耗尽的问题,通过大家自律的采取避让的措施,来避免网络有限资源被耗尽。当出现丢包时,控制发送的速率达到降低网络负载的目的。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通过滑动窗口来实现的。 滑动窗口分为发送端窗口和接收端窗口。窗口有大小限制,窗口大小是接收端用来告诉发送端目前接收端能接收的最大字节数。窗口的大小在TCP协议头里,大小为16位。然而在TCP协议的可选项里,还可以定义窗口的比例因子,因此实际的窗口大小可以超过64KB。窗口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发送窗口维护了发送端发送的已被接收端ACK的序号,以及已经发送的最大序号,这样就可以知道还能发送多少的新数据。接收窗口维护了已经ACK的序号,以及所有接收到的包序号。窗口大小在特定的一次连接通信过程中,大小是不变的。而滑动窗口是一种机制,滑动窗口的大小在发送端代表的是可发送的数据大小,在接收端代表的是可接收的数据大小,它们是动态变化的。拥塞控制拥塞控制是通过拥塞窗口来实现的。拥塞窗口指发送端在一个RTT内可以最多发送的数据包数。拥塞控制一般包括慢启动、拥塞避免两个阶段。慢启动阶段是从1开始指数增长到限定大小的过程。拥塞避免阶段时超过限定大小之后线性增加的过程,以及发现丢包后将拥塞窗口改为1,并把限定大小减半的过程。扩展资料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控制,例如A通过网络给B发数据,A发送的太快导致B没法接收(B缓冲窗口过小或者处理过慢),这时候的控制就是流量控制,原理是通过滑动窗口的大小改变来实现。 拥塞控制是A与B之间的网络发生堵塞导致传输过慢或者丢包,来不及传输。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至于过载。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区别: 可以这样理解,拥塞控制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是一个全局变量;而流量控制往往只是指点对点之间对通信量的控制。
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流量控制: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是端到端正的问题。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计算机中,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什么区别?

简述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不同

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流量控制: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是端到端正的问题。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简述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不同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之间有何异同

相同点: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都能提高网络性能。 不同点: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的过程;流量控制往往指在给定的发送端和接受端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之间有何异同

什么是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流量控制: DTE与DCE速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在数据的传送与接收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收方来不及接收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方进行控制,以免数据丢失用于控制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流,具有防止因为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通信处理速度的不匹配而引起的数据丢失。通常有硬件流量控制(RTS/CTS)和软件流量(XON/XOFF)控制。DCE: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通讯设备,它是指两个Modem之间即电话线之间的传输速度,我们所说的56K指的就是这个速度。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速度是指从本地计算机到Modem的传输速度,如果电话线传输速率(DCE速度)为56000bps,Modem在接收到数据后按V.42 bis协议解压缩56000×4=115200bps,然后以此速率传送给计算机,由此可见56K猫(使用V.42bis)的DTE速度在理想状态下都应达到115200bps。[编辑本段]有关交换机的流量控制机制:流量控制定义: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两种控制流量的方式:1, 在半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是通过反向压力(backpressure)即我们通常说的背压计数实现的,这种计数是通过向发送源发送jamming信号使得信息源降低发送速度。2, 在全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一般遵循IEEE 802.3X标准,是由交换机向信息源发送“pause”帧令其暂停发送。有的交换机的流量控制会阻塞整个lan的输入,这样大大降低了网络性能;高性能的交换机仅仅阻塞向交换机拥塞端口输入帧的端口。采用流量控制,使传送和接受节点间数据流量得到控制,可以防止数据包丢失[编辑本段]拥塞现象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这种现象跟公路网中经常所见的交通拥挤一样,当节假日公路网中车辆大量增加时,各种走向的车流相互干扰,使每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都相对增加(即延迟增加),甚至有时在某段公路上车辆因堵塞而无法开动(即发生局部死锁)。 网络的吞吐量与通信子网负荷(即通信子网中正在传输的分组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通信子网负荷比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分组数/秒)随网络负荷(每个节点中分组的平均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网络负荷增加到某一值后,若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则表征网络中出现了拥塞现象。在一个出现拥塞现象的网络中,到达某个节点的分组将会遇到无缓冲区可用的情况,从而使这些分组不得不由前一节点重传,或者需要由源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当拥塞比较严重时,通信子网中相当多的传输能力和节点缓冲器都用于这种无谓的重传,从而使通信子网的有效吞吐量下降。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通信子网的局部甚至全部处于死锁状态,最终导致网络有效吞吐量接近为零。造成拥塞的原因:(1)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2)路由器的慢带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如缓冲区排队、更新路由表等。防止拥塞的方法:(1)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2)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 (3)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参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 《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 谢希仁著
什么是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m.wangsu123.cn/news/319984.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


图片新闻

Copyright © 2025 wangsu123.cn 版权所有